近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谈到对“投资不过山海关”这句话的看法时表示,“这句话对整个东北经济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。”
其实不难理解,比如说一个普通生意人,本来思考着要不要去东北做投资,听了这句话谁还敢去呢?这就是这句话的杀伤力。
【资料图】
而网友评论说,怎么不反思一下,为啥有这句话呢?
辽宁大学校长直接反思了这个问题,他说东北自然资源丰富,人工又便宜,按理来说企业应该是很愿意来的,但是,东北的办事效率太低,有一些地方办事不讲诚信,然后又形成了一个过高的交易成本,对地方的经济冲击很大。特别是这里老百姓逐步地失去信心,这就更糟糕了,信心比金子还重要。
余淼杰还认为,东北的发展核心就是学习南方的省份改善营商环境,降低交易成本,要改变这种“办事得求人”的观念,该办的事情就光明正大地去办。
你认为辽大校长,这次话,有没有说到点子上?
东北的经济变化
东北经济近年遭遇困境似乎有目共睹,近40年来,东北确实是走了下坡的路。
自1992年以来,东北三省GDP总量的排名,有怎样的变化情况?
数据提取1992年、2002年、2012年和2022年东北三省GDP总量数据及全国排名变化。
辽宁、吉林和黑龙江,过去很长时间里,排名持续下跌,经济不振的背后是人口持续净流出态势。
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从2010年到2020年,辽吉黑三省人口分别减少115.5万、338万和646万人,而全国人口减少的省份仅6个。而十年时间,在东北30多个地市中,仅有沈阳、大连、长春3城实现人口正增长,而同期东北整体减少了1100万人,其中仅齐齐哈尔人口流出已经超过了百万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带动了东北的房价持续下跌,前有三万一套房的鹤岗,后有白菜价买房的阜新,东北城市部分超低价房,频频被市场热议。
东北的营商环境
其次,东北当前仍处在深深的人情社会当中,当然这一点有利也有弊。
都说东北人豪爽,在东北要是孕妇上公交车,好几个人抢着给她让座,这是常态,甚至说你要是没有零钱了,还会有热心的大哥大姐帮她把车费都付了,这也没什么稀奇的。
但是这种人情社会,也导致了一个情况,那就是人情关系固化,社会运转效率低下。
你办个什么事,做个什么买卖,最好都能够有认识的人才能办,当地人,也基本都习惯了这种办事模式,大家办点什么事情都喜欢找自己有能力的亲戚或者朋友。
这对于外地的商人就十分不友好,他们由于不是本地人,在本地也没有认识的亲戚朋友,所以无论办什么事情,效率都是非常低的,效率低了,生产力也就低了,生产力低了,那获得的利润自然也就低了。
这也就是很多朋友,会说东北的 营商 环境不好的具体原因所在。
“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”已经是全国上下的共识,振兴东北,优化东北营商环境势在必行。
事实上,近年来,东北也在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。
但是任何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改良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在这个过程当中,出现一些问题也正常,但更重要的是,地方上重视并及时纠正无益于营商环境改善的做法。
最后,期待有一天,东北营商环境过了关,投资必过山海关的那天。